找到相关内容529篇,用时8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清辨《中观心论》及其《思择炎》对瑜伽行派三性思想之批判(2)

    观宗“法界自体”的“不可得性”似  乎是一个问题,《掌珍论》亦言:“如说世智缘无为境不应正理,如  是此智缘有为境亦不应理,执真如实(无之),此有性难成  立。”(大正 30,274 下)是也。...式之所取彼如先前求真实章所说,遮生(skye ba bkag pa)  即生无之故。又作为世俗由等类的因缘所起之故。体性(  bdag ~nid)之故。又如此由自性空,彼于一切种是不  可言诠性...

    曹志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4547525.html
  • 从原始佛教到阿毗达磨论书的二谛探讨(2)

    世俗理说瓶等,是虚名世俗谛。  若物异此名胜义谛。谓彼物觉彼破不无及慧析余彼觉仍,应知彼物名胜义谛,如色等物碎至极微,或以胜慧析除味等,彼觉恒,受等亦然。此真实故名胜义。依胜义理说有色等,是...,彼觉便无,名世俗谛,犹如瓶等。……和合聚,虽破为多,彼觉无,犹如水等。若以胜慧析除余法,彼觉方无,亦世俗谛。……依世俗理说瓶等,是虚名世俗谛,如世俗理说为故。若物异此,名胜义谛,谓彼物觉...

    释如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647569.html
  • 瞬间永恒的最高境界(节选)

    也不再当作要追求的虚空;它们既,也空无;因为本无所谓空、与空、实体与虚妄、存在与消亡……,都只是未经超越的执着。说它是虚无即等于肯定超虚无的实在。神秀的“时时勤拂拭,不使惹尘埃”之所以...后大隋元靖长老举前三句了,乃著语云,方水潭中鳖鼻蛇。”拔出蛇头,仍是蛇头,可见了费心思考,追寻所谓佛性的根底,是没有意义,不会得的。只有在即刻意追求;又不追求;即有意识,又无意识;既泯灭...

    李泽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3847595.html
  • 刘立千著:印藏佛教史(2)

    无性,换言之即自性安立,不若小乘之以即认为。无性而增盖有自性,不能成性空义,是谤真谛,常见所摄。故知假有所依之事,亦是假法,不能成为实物,如依假之瓶等合和,便有假影像可见,及依假树等,便...由名言识安立,是者,即是此之执著相。其能对治,谓以此现见法为有法,破无斯实故,亦是破彼所依事,是此所破性。盖有情之执著,于彼所依事,执异体之所破性,即执彼所依事,便是彼所破性故。宣说空性,...

    刘立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4247703.html
  • 王龙溪对于三教的分别与融通

    进路。而龙溪在分别三教之不同时,贬低释、道的意味,因释道(道家型态,而是境界型态)不谈本体,若能不否定本体便中肯,在此龙溪便认为可谈三教会通。   a.儒家与道家不同之进路:   儒家与道家的...,一方面又不执著。但是知是知如何可合于无是无非呢?此是层与作用层之区别。层是至善,作用层是不执定的意思。如龙溪所言的即本体即工夫。工夫何以能不执著,因虚无之本体为根据。也是寂然不动(无是...

    蔡家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4647712.html
  • 觉囊派教法史(1)

    、上根之根器,宣讲情器世间一切皆因业力烦恼所生和因心之坚固习气所生,以及诸法缘起、唯名假,尤其宣讲世俗诸法并非。至于诸法之道理,佛陀按此等徒众根器的差别,分别宣讲补特伽罗及诸法中,并无常一自在自立之物,色身等为外境,为声证贪入之基,自相未成,诸法,真性为空,犹如虚空,胜义圆成法性一切相,恒常没有变化,以此讲说,使徒众依各自的心量知道如何能掌握。这样,二谛的安立是佛在三转法轮中逐渐讲述的...

    阿旺·洛追扎巴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5947735.html
  • 冯达庵:佛教源流(在广东佛教会讲)

    当在小乘像法初期,亦以离识为纲宗。  众生所感见之世界,何所从来,此哲学家所亟欲解决者也。此世界原是幻影,殊。构成此幻影者,意识也。哲学家之讨论工具,亦意识也。能论所论俱属意识,而求上探世界本源...也。也者,质素,幻影比也。如混和众米之粉,不辨何点属于何谷,而却其物。然不能尽同。以心体虽质素,而眼不可见,耳不可闻,鼻不可嗅,舌不可尝,身不可触,直与虚空相若;故曰如实空。虽能发生无边...

    冯达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1947923.html
  • 摄论师的师承及其哲理

    摄论师的观点是古唯识义。安慧的唯识理论,突出特点是他的“一分”论,以为只有“自证分”是,见、相二分都,所以他的唯识理论是“无相唯识&...十八界;三、染污性的阿赖耶识,把世间万物区分为四类:、无、亦亦无、非有无。第九识是阿摩罗识(amala-vijbana),另译阿末罗识,意译清净识、无垢识等。第九识以真如为其本体。   圆测还...

    韩廷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2149225.html
  • 大圆满法及其与禅宗的关系

    空并非空无,分亦,空有两者统一于一心。《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证次第》对“彻却”与“妥噶”作了深刻分析和总结,指出:  一、妥噶能够知自心本明,对于色尘等外境不起分别,自然光明;彻却则不能修证光明...而明。光明为自心本性,造作,而是任运而成,当身中的烦恼气清净后,始见本性光明。实际上,大圆满所讲的光明即是自心,自心为自然智,自然智从本即是光明,明智无二。因此,心悟达境界,心意识一切皆入法性,自...

    许德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1949492.html
  • 怎样突破凡圣关

    是识相分,故似境而境,所以颂言:“此境实非有。”即无实境为所取,即无实识为能取。如《成唯识论》云:“即无识境,离能取识,宁实识,离所取境?所取能取相待立故。”此正颂中:“境无故识无”义。由此唯识...我、实法,都无所有,但随妄情而施设故,说之为假。内识所变似我、似法,虽我法性,然似彼现,故说为假。”由于我、实法的外境了不可得,这就说明了所取是空。同时能取的识,也是平常人们依名取相所执之法...

    唐仲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0049596.html